close
http://www.laitaian.com.tw/showArticle.asp?aid=283&page=1

 

選購翡翠,除了注意美觀與真假的問題之外,潛藏於戒台下的奧秘,您不可不知....

這顆蛋面翡翠若鑲嵌在座臺上,將難以察覺它挖底灌膠的真相
將它自座臺取下並翻面觀察,挖底之結構一覽無遺
此為天然翡翠,這種蛋面型切割是歷久不衰的款式
此款天然翡翠色滿且水頭飽和,令愛玉者激賞
郭太太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翡翠迷,從她身上的玉墜子﹑玉手環﹑翡翠耳環就看得出來。
由 於前幾次的經驗,喜歡逛珠寶店找尋適合翡翠飾品的她,總是很謹慎地在購買前,要求送來鑑定中心再度確認品質。 「我翡翠玉飾接觸多了,對於外觀的特色與價格的掌握,大致還可以瞭解個七八分,但是在品質方面,還得麻煩您....」郭太太說。 「您這次依舊是翡翠嗎?」我笑著問她。 

「是呀!正好相中一款蛋面翡翠戒指,它正好與我去年買的耳環色種相近,配在一起很速配,價錢已談得差不多了,就只差確定品質這道關卡了。」 從客戶手中接過來的這款翡翠蛋面戒指,色澤濃綠﹑水頭極佳,算是高檔翡翠品種。

這 顆不算小的翡翠已鑲嵌在戒臺上,從戒指背後來看,是屬於封底型的爪鑲式作法。部份翡翠飾品會在座臺背後打洞或製作成活動式的小窗,以利鑑定時的各種檢驗, 這只戒指由於是封底型,在看出側邊稍有疑慮時,我們建議將它自座臺上拆下,這樣更可以清楚地觀察品質。 當我將此蛋面翡翠由戒臺上拆下後,果然證實我的疑慮。 

「這是典型的挖底灌膠翡翠。」我指著這顆翡翠裸石的背面。 

「挖底灌膠?」郭太太仍不很清楚我的意思。

 我 解釋:「一般人對於翡翠這類的硬玉,最在乎的通常是A貨﹑B貨或C貨等問題,但是在這些之外,還有其它的處理需要一併去注意的,像挖底灌膠就是一例。顧名 思義,挖底灌膠作法是以挖薄硬玉實體的方式,增加它的透光度,也因此可以達到較佳的水頭效果。再者,以膠填注於挖空後的中空部位,可強固其整體感,而不致 產生空殼易碎的危險性(事實上其結構仍是鬆散,忌外力碰撞)。」 

「那這種處理法不就很難在已鑲嵌完工的珠寶成品中被發現?」 

「的確。特別是像您這個戒指的座臺,背後整個是包起來的,若不拆下來證實,恐怕會增加鑑定上的難度。我也鑑定過以墜子或胸針型態出現的類似品,不過常見的還是以戒指居多。」 

我 接著將這顆挖底灌膠的翡翠翻過面來,向郭太太解釋:「您可以仔細瞧瞧,這顆翡翠被挖空灌了膠的部份,與保留原先翡翠蛋面外層的厚度之間,是不是反射出不同 的折光與質感?如果再仔細放大去觀察,不但可以見到接縫,而且在灌了膠的部份會夾帶氣泡,這是很典型會出現的特徵之一。」 

「喔!原來如此,所以以後買翡翠時一定要先看座臺背後有無挖洞或開窗,這樣會更方便鑑定上的流程?」 

「就 鑑定上來說的確如此,不過座臺的開窗與否,不能與品質畫上等號,只不過在鑑定上,因應紅外線FTIR圖譜判斷之應用日益廣泛,能夠有類似的座臺設計,當然 更體貼鑑定上的需求,無論在儀器的偵測與觀察上,均有更大的幫助。不僅是翡翠如此,任何寶石若鑲嵌在密封式的底座臺上時,對於它背後的狀況並無法完全地掌 握,因此還是仰賴專業的鑑定諮詢來進一步求證,才不致發生不愉快的誤解。」 

「我完全同意。」郭太太緊接著回答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ang068880 的頭像
    wang068880

    第三世多杰羌佛 義雲高 大師正法

    wang068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